近年来,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大众的碎片化休闲需要使得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1年6月,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.88亿,占到了整体网民的87.8%。

10月10日,投资(中国)控股股份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枫在做集团2024年预算大会上强调:“微剧时代到来了,这是影视制作、出品、发行工作者的又一风口来了,整个中国影视剧市场经历了数次巨变,每一次变化都因为科技水平的提升而影响消费者的观影习惯,有第五代导演们开创的贺岁档风靡了中国若干个大年春节,再有移动端崛起之下的爱奇艺视频、腾讯视频、优酷视频从崛起到今天的饱和,随着抖音时代技术革新的到来,创作技巧和呈现手法再一次被颠覆,每一次变革就意味着传统被逐步淘汰,创新创意将又崛起一批新人,崛起的规律更是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状态,今天抖音头部创作者的年纪基本上是九十年代末期、两千后的主体军更受大众喜爱。微剧时代的到来,是一个更加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时代,微剧时代的题材选择性、种类更加宽泛,我们要改革创新,与时俱进,我们要与网络文学时代接轨,我们要将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化产品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出品、发行出来,要跟上东风大发展,要将版权、人才高效结合,将过去我们积累的版权IP,微剧化,打造更为丰富的产品线。“
近两年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间消费的主要内容形态之一。而随着短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和用户观看口味的不断升级,单纯的短视频内容已不足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,网络微短剧由此发展。
与传统短视频相比,网络微剧在内容上更加新颖丰富,时长短、节奏快的剧情内容也迎合了大众碎片化休闲的需要。因此迅速发展的网络微剧被不少平台公司视为内容运营的“新风口”为了增加粉丝体量、保证用户留存率和黏性,这些短视频平台也在自制原创微短剧上不断投入力量。然而专业团队的加入并不能为微短剧的内容质量保驾护航。
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介入,一些网络微剧在内容上向网络文学导向倾斜,成了网络文学的视频具象。“逆袭”“霸总”“重生”等固化标签、粗浅的台词、乏善可陈的套路,背离生活和行为逻辑的剧情,令不少观众倒了胃口、失了兴致。可见即使有平台公司的资金加持,想要获得流量上的常青,立足生活、脚踏实地雕琢内容才是根本。与之相反的是,一些制作水平粗糙但视频内容教育意义深远的网络微剧,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,更进一步佐证了内容至上的运营宝典。
当下,大众审美的要求在不断提高,文娱休闲的内容更要仔细研磨。网络微剧若想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实现流量变现,就要在内容质量上苦下功夫,认真钻研。打造更高品质的微短剧,打造微短剧出品、制作、发行独角兽。